雕塑,英文sculpture,源自拉丁文sculpere,但是词源只有cut,carve的意思,只有雕没有塑。而在中文是两个东西,carve雕 and mould塑。

中国古建,何用雕,何用塑?

雕,适合有承重功能,或大面积的地方。如雀替,是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有龙、凤、仙鹤、花鸟、花篮、金蟾等各种形式。雀替除了具有一定的承重作用外,还可以减少梁、枋的跨距或是增加梁头的抗压能力。雀替的雕法,有圆雕、浮雕等,参考厦门央著的雀替。


塑,适合于大小品装饰,装饰价值和符号价值强,还可以有两种或以上材料组合。广州央玺的《百鸟朝凤》照壁,结合岭南灰塑技艺,在长15米、高2米的墙体内塑造了鸟类四方来仪之境。


但是具体形况得具体分析,比如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多有装饰小兽,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龙的第九子),有些是用的砖雕、木雕工艺,能加固房脊;但是有些地方看到是堆砌上的灰塑、泥塑,上了色,明显和屋顶、墙体不是同一材料。


在法国看到的雕和塑比例,古建整体上雕>塑,可能因为:

  1. 建筑主要部分还是支撑、承重为主,所以大面积上雕大于塑;
  2. 石头原材料资源丰富,而石头是做carve用的。
赞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