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项目
最近从事创新课程研发,目前研发中的有:
- 可视化课程
with Sonia
- 自然物种桌游课程
with hello nature
- 声音采集课程……
何为数据
数据(data)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的逻辑归纳,是用于表示客观事物的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数据可以是连续的值,比如声音、图像,称为模拟数据。
数据 Data 一词,并不是一个新词了,17世纪出生了。来自拉丁文 datum,原意为“something given”。法语 les données, données 本身就是“给”的意思。是怎么给的呢?
- 主动给:提供数据
- 研究给:收集有用数据,建立数据之间的连接
- 妥协给:因需要运用某设备/产品/服务,不得不提供自己数据
- 共享给:数据开源共享
数据、信息、消息
说到数据 data,不得说说它的哥哥:信息 information,14世纪就出现了 information 一词,比它弟弟 data 早生了3个世纪。Information 原意是“to give form to the mind”,毕竟里面有个 form, form the mind,字面意思提取:信息就是头脑塑型。因为信息给人提供了决策已知条件。
Data 组成 message,有用的 message 才组成 information。有时候 message 被加密了,接收者虽然收到了有用的信息,却不能从中获取信息。不同的人,看不同的message,有时会看到不同的information。比如:
- 法国动漫《巴巴爸爸》,成人看和小孩看同样剧集,却看到两种不同版本的 information;
- 又如,我收到一条希伯来语的message,我可能 get 不到里面的信息,但是可以get一些周边信息,“希伯来语的书写挺漂亮。”;
- 夏洛克 福尔摩斯的厉害之处也是从 message 里找到一些常人忽略的 information,他跨领域的犀利观察,帮助他建立起了 message 之间的联系,挖掘到了隐藏 information
日常处理数据类型
因工作/学习需求,部分需要日常处理数据类型有:
- 大量自然物种图文数据、自然环境声音数据需要转换成游戏化,涉及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过程
- 把语言/文字沟通内容,转化成非语性沟通的可视化内容及装置,达到更有效的自我理解、连接、沟通
工具
工具,简单有效就好,不用特么炫酷的复合功能设计。工具代表思维方式和目的,简单推荐工具也没有什么价值。所以建议和下一章节结合一起来看。
常用工具:
- nanDeck-给卡牌设计师用的数据处理软件,适合处理理性数据
- 传统纸笔手绘,左右脑的想法都适合用手绘展示
数据可视化的好处
数据可视化是一种处理 data 的方式,其产出是将 data 变成 message,而可视化定义了 message 的形式。
我觉得可视化的“视”还可以更宏观一点,毕竟眼睛看到的世界有时不是真实的世界,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看,用手看,用舌头看,用沉默沟通,用……
可视化沟通打破线性沟通
语言沟通里的文字沟通是线性沟通,建立点-线状沟通连接,而图片、艺术作品等可以是非语性沟通,可调动沟通者之间在其他维度的连接。
数据可视化调动左右脑
图片刺激是首因刺激,首先刺激右脑,看有一张有不同元素的图又需要调动左脑来梳理逻辑。当看懂可视化的数据图后,有种左右脑爽感。
可视化有助于梳理系统体系
有一个游戏,A收到一张图,上面有几个位置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B看不见这张图,A需要通过语言告诉B,让B画出一模一样的图,大家可以试试看画的对吗。
生活中的事物往往属于一个或多个系统,要把系统这个抽象的事物用语言描述出来,有时会比刚才讲的游戏更难。但是如果A把手上的图给B看,B会马上“哦,原来是这样。”
法国的奶酪据说有300多种,如果收集到了法国各个地区和各地区生产奶酪种类的数据,请用文字描述出来,那将太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