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by 古典

联机学习者

一个人的学习、思考能力都极其有限,整天盘旋在自己的思想、能力、领悟范围内,很快会遇到瓶颈。 联机学习者:成为知识的路由器。


福布斯富豪共同点

我研究过《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的华人富豪的生涯案例,他们有3个共同点:

  1. 足够努力、勤奋;
  2. 在26~35岁开始创业,这个时间段,正好是社会积累足够、家庭负担又还不太重的时期;
  3. 最重要的,他们在创业两年左右后,都遇到了一个空前的时代上升趋势。

香港首富是抓住了金融和地产行业的趋势,台湾首富是抓住了电机和塑料行业的趋势,内地的首富则是顺应了互联网大潮。后面这两项因素,是他们放大自己努力和天赋的关键。我们时代的行业趋势是什么?


高手三阶段

《一代宗师》里,把高手之路分成了三个阶段:见自己、见世界和见众生。


认知效率

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效率。 比如说如果你的手机3年一换,那么这个手机折旧率就是30%。但是比电子产品折旧率更高的,就是知识。 18世纪,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19世纪缩短为30年;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般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10年;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进入21世纪,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也就是说,你大学一年级学的东西,很可能大四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没用了。


提问

终身提问者:问题比答案更有效。 未来没有专业,真正的专业是你“特别擅长解决某类型的问题”,才不会管你调用了哪些学科。


读书的三种类型

  1. 认知性阅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反脆弱》等书的写作技巧,为写书做准备。 提升心智的认知难度很大,属于“攻读”,需要有大段的时间和系统的阅读,我一般放在早上或夜深。最好还要配置高人讨论以及实践的环境。我找到了业内最好的编辑和作者,一起讨论如何写好有冲击力的书。
  2. 知识性阅读:各种行业调查报告、行业论坛,大量专业书籍,如《人生设计》《生涯混沌理论》《认识电影》《好好学习》。 知识性阅读的目标就是知道某事,所以特别适合碎片化学习和社交型学习。认知资源可以配置在上下班路上,用碎片化时间检索式地阅读,实在不行拜托别人读,然后交流。读的时候迅速判断是不是有用的知识,决定自己的涉入深度。
  3. 娱乐性阅读认知流浪:比如《爱情刽子手》《理想的下午》,以及各种电影…… 娱乐性阅读主要用来放松和陶冶,认知资源可以很低,累的时候翻几页,比如两次谈事之间读,有换脑子的感觉。 最好的书是三者兼有,不同时间能读出来不同功能的。比如说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罗伯特·清崎和莎伦·莱希特合著的《穷爸爸富爸爸》,文学作品中的《红楼梦》。

所以,一定要强忍住买书的欲望,极其功利地分配资源——从你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推荐认知性阅读:《专业主义》《OFF学》《M型社会》by【日】大前研一。


知识IPO+写作

知识IPO:把知识变现成价值。

写作能把这些知识形成体系,整理成能出手的“知识晶体”。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能兑换价值。


逻辑树+执行力+精力管理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识得各大门派的武功,表哥一边打架,她还一边在旁边点评。但是王语嫣永远成不了高手,因为王语嫣缺乏两样东西:


分享

资讯这种东西,越分享越多。信息是一种有门槛、无成本的分享物。


有限vs无限游戏

成功是有限游戏,成长是无限游戏;项目是有限游戏,事业是无限游戏;生命是有限游戏,意义是无限游戏;到了苏东坡这里,荣辱是有限游戏,才华和品格,才是无限游戏。


迟钝而有趣

  1. 对不重要的事,漠不关心。
  2. 忍住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
  3. 不追热点,等要点浮现。
  4. 寻求整体最优解,站在长周期做判断。
  5. 多元,定期做点儿不靠谱、有趣无用的事。
  6. 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找到自己的无限游戏。
  7. 放下焦虑,不要放下好奇心。


亲友关系

一般不会主动向这些关系账户里面存钱,而只是取钱。为对方的目标做点事情。


Mischievous

赞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