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2018,我给自己设定的关键词是愿望不变,行动进阶
给自己2018愿望和目标完成情况打个70分。


回放2017的年底复盘

继续提高对世界的底层认知,即元知识架构梳理,从而同时扩大和他人的共享象限。

原因:底层认知可以理解为认知的思维模型。各行各业的知识是浮在思维模型表面上的,而模型是可以跨界的。比如李叫兽总结的打架的模型:用自己最坚硬的打击别人最脆弱的地方。可以跨界运用在个人成长方面,让长板更长,找合伙人时找可以互补的;运用在商务合作上,用自己不大优势解决别人的弱势,相互成就。又比如他写的X型文案和Y型文案的区别,看似在讲文案人的事,其实可以跨界运营在设计上,面试沟通上,少一些自high,多一些用户体验。

认知,即对事物理解的不同是区分开人的很大因素。


一个公司里,如果大家的认知都在一个维度,在协同上,会降低很多沟通的成本。因为彼此之间的认知有很多交集,一个概念讲出去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不用再去解释这个概念。就像一说到【摩擦力】,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不用再去向谁解释完摩擦力是什么后,才进入接下来的讨论和建设性环节。

所以团队打造要研究和确保,团队人员的认知重叠区域尽可能大。减少在基础概念上消耗沟通成本,从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上。所以在这里面,学习成长很重要,达到【认知同频】


追上认知的笨办法

学习的渠道有很多,弯路也多。总结三点在17年如何追上认知的笨办法:

  1. 主动学习方式:

    • 混沌大学app,每周六有一场行业顶级ceo分享的课程,早上起来会听30-60分钟,当天可以运用实践到工作中,并看到提高。

    • 微信读书app,智商不用,或者遇到跨行业瓶颈时,马上搜一下关键词,找到对应的几本书,看下目录,跳到相关章节看下,马上可以通过阅读同这个行业的专家交流,找到新的方法,打开思路。支持免费阅读,所以是快速学习的很好途径。阅读的时常可以兑换成买书币。

    • 竞品分析。相信history repeats itself 历史重演,自己遇到的问题,其他很多牛人已经遇到并解决了,所以,找竞品,用英美法里的案例分析理论,找同样问题,看别人是怎么做到的。不是简单地替换模仿,而是分析在他的情景下,他是如何做决策的,学习思维模型。

  2. 输出分享。获得同行业人的指点;培训分享给身边的人,增加同身边人的共享象限。
    好友也发现自己说出来的18年resolution其实和去年的前年的差不了多少,甚至和其他人的也差不了多少。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外乎那几个指标健身,饮食,阅读,修养。有些人的目标可能是创业,有些人是创造一个更好的自己。新年愿望,因人而异和因年而异的地方往往不是愿望本身,而是随着一年来的成长和认知升级后,你在这个愿望上可以看到的愿景和一年来练就的执行力。


每一年,自己都是不同的,在新一年里为这个不同的自己,让更懂你的自己设计可以达到愿景的方法,知行合一。有些人看见了就相信了,有些人相信了就看见了。


2018的年底复盘

2019年要更好地规划生活,跨界学习。
在做事上要笨一点,放低心态。


列出几个清单,帮助执行:


每年年末,会有淡淡的忧伤和不确定性,所以我都会参加一个积极向上的组织,抱团取暖。2018年末加入共学群〖复盘〗,原因有3:

  1. 这是一个KOL时代 跟着大V走,相信大V在专业领域的能力。
    • 相信一休哥对课程的选择可以帮自己打开思维面
    • 看到一休哥每日雷打不变的自我管理分享的自律可以帮到我系统化梳理和有频率输出idea
    • 听了一场群友怡然的分享,2年坚持写作28万字,靠谱、自律,和她同群可以激励我,这是我想要的社群
  2. 建立自己思想录 我有一篇文章讲写作不是创作,在于将平时内容的整合。建立自己的思想录or穷章鱼狗🐙🐶宝典,在于找到一个方式平时碎片化输出。共学社群有人管,有同济压力的模式可以帮助我。
  3. 学习课程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把笔记写成文章。

group group


回看加入共学群时对这次活动的期望:

一、你加入本次共学活动的原因是什么?
选的书正好是我想要阅读的
二、你加入本次共学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学习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你这次学习的计划是什么?
建立一个自己的培训课程


都达成了,所以谢谢群主一休哥和群友,一起度过了一个积极向上的2018年末。

group group


共学群的建议和展望: 把笔记写成文章,把文章进行整合出一本书,2019年一起跨界共学,一起来写大家的书。 通过这个方式招募群友,如果人多可以分为不同小组,每个小组最后都输出自己的成品书籍。

group

赞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