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纠结的决定,过不纠结的人生》,来看看这篇宛若故里过万阅读量文章改稿的两个版本。
第一稿的5宗罪
虽然我自己写得可能比第一稿还差,但是还是要站着说话腰不疼地判一下第一稿犯下的那些文案罪。
1、逻辑罪
开头的场景逻辑不清,“从人生转角,到一杯咖啡的选择”,这两个联系太牵强,还把重点落地到咖啡上而非文章重点——人生选择。
2、抽象罪
“有选择本是一种处境与心境的余裕,懂的人会有幸福感……”,太抽象和高度概括化的语言,拉开了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不如直接把案例拿出来讲,时间地点人物,活灵活现,即使不去概括,读者也会从文字中会感受到笔者传递的价值观。
再拿一个面(阅)试(人)的案例来说下,初试完一个人,面试官A说,这个面试文案的富有同情心,沟通能力不错,文案能力不错,建议复试下。那么这里问题就来了,超概括,和文章里犯了同样的问题,要说他沟通能力不错,那具体有什么事件看出来的,当时遇到什么问题,困难是什么,他的角色是什么,当时他是怎样去解决的。
包括网上一些项目方案的案例,写得太概括和“官话”,具体要做什么,还是没有写清楚。
如何做到具体化?5W1H。
3、讲理罪
浪费了3句话去纠结“纠结”一词的含义,教育读者什么叫“纠结”,读后,反而读者更加纠结了,很大可能会进入一种魔幻状态,用我老家方言讲:耳边风,就像有个人在你旁边碎碎念指导你的行为动作——眼睛在往下看,但是文字完全没有进入头脑的阅读状态。毕竟,这个概念摆在文章开篇,和读者没有半毛钱关系。
4、资源浪费罪
微信公众号文案的4大黄金位,我觉得有:
- 标题
- 开场白
- 排版
- 转发推荐语
这篇文案在黄金位就开始讲浪费资源,罪过罪过。
5、情绪罪
开场没有抓住读者的情绪或好奇,吸引读者看下去。比如“我想跟你说说我朋友Queen的故事”,这里可以加一个抬头,把Queen牛逼的标签摆出来,增加读者窥探的好奇心。
最终稿的攻心术
操纵用户情绪,是一个文案的基本能力。——金杜小姐
文案 | 情绪元素 | 撬动大脑 | 戳心点 | 情绪渲染 |
---|---|---|---|---|
凌晨2点,我收到一条微信 | 高唤醒:渴望、好奇 | 理智脑:故事引子 | 场景调动 | / |
我现在面临三个选择:留原单位上班,稳定;辞职创业,做自己喜欢的;上班+兼职,等机会。如果是你怎么选 | 高唤醒:AB选择题三个选项都有了,涵盖了所有用户,产生共鸣,及好奇解决方案和回答 | 理智脑:故事引子;情感脑:纠结情感代入 | 场景调动 | 明确的3种价值观 |
是啊,怎么做一个不纠结的选择?怎么保证自己做的决定,尽可能正确?是我们一生中,不断要面对的追问。 | 高唤醒:共鸣 | 情感脑:选择情感代入 | 场景调动 | 排比反问 |
只不过,我们多少有些贪心和不甘。太多的沉默成本,机会,抉择。 | 消极的高唤醒:贪心 | 情感脑 | 诉诸恐惧:不甘心 | / |
茨威格说过,人一生最大的幸运,是在体格最好的时候,做自己喜欢的事…… | 高唤醒:渴望 | 理智脑:金句感染 | / | 明确价值观 |
这是35岁再出发系列的第x篇文章。或纠结,或勇猛;或懦弱,或踌躇。来说说,我和我的朋友们,有关决定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方法论。 | 高唤醒情绪:憧憬,好奇 | 理智脑:故事引发好奇,刺激完读率,寻找答案 | 感官先行 | 排比 |
如何攻心,撬动用户的四种情绪和三个大脑
- 四种情绪元素
- 积极的高唤醒情绪
- 积极正面内容,让客户产生共鸣
- 渴望、敬佩、兴奋、喜爱
- 积极的低唤醒情绪
- 看似积极的正面内容,顾客产生负面情绪
- 放松、满足、平静
- 消极的高唤醒情绪
- 让顾客产生消极情绪
- 警觉、厌恶、愤怒、担忧
- 消极的低唤醒情绪
- 内容本来消极,看完之后更消极
- 厌恶、悲伤、失望
- 积极的高唤醒情绪
- 撬动三个大脑
- 土著脑 (爬行脑)
- 特征:很强的控制欲望与基础生存需求;像易冲动,有欲望与生存需求
- 撬动方式:提供短期收益,简单直接粗暴;通过参照物的对比制造反差,突出本身要写的内容
- 情感脑(缘脑)
- 特征:能够处理复杂的情绪,可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像女秘书,多愁善感,但善于协调领导与下属关系
- 撬动方式:用图像进行传播感染;建立情感联系,价值观,讲故事
- 理智脑
- 特征:控制思维,语言,逻辑,想象力,像公司的高材生经理
- 撬动方式
- 用数字:更加具体
- 用金句感染
- 讲故事:对大脑的思维按摩
- 逆袭故事:快速代入,产生情感,刺激行动,品牌溢价
- 情怀故事:通过生活方式,营造情怀氛围,产生代入感
- 故事引发好奇:引起好奇,刺激打开,提高完读率,了解答案
- 土著脑 (爬行脑)
三种方式,戳心
- 感官先行
- 诉诸恐惧:诉诸严重后果;诉诸损失厌恶
- 场景调动:通过特定场景的描绘,唤醒用户的情绪
三个要点,突出情绪
- 必须要有明确观点,价值观
- 与合适的句式相结合
- 少用感叹,情绪容易过头,适得其反
- 多用排比、反问
- 重点突出情绪性词,加粗标红
- 多次重复:重要的事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