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像给自己看病一样开书单,对症下药缺啥补啥。这次蛮有意思,一般只在读书社群分享自己的书单,这次发到朋友圈了,却获得了历史前五高点赞量,仅低于发自拍!我以后多公开分享我的处方单……
51喜提4天假期,拿什么拯救智商,我选择了这基本书:
- 《美术馆里聊怪咖》
- 《海胆》
- 《深度思考》
- 《了凡四训》
- 《家具史话》
很多人评论:放假4天怎么平行读5本书。统一回复下我是怎么吃书的。
-
美术馆,日本人写的,对话形式诙谐幽默轻松,就像看微信群里聊天。适合任何碎片化时间,哪怕5分钟排个队时间,拿出来刷一刷。
-
海胆,牛逼的人写的朋友圈里牛逼的人的故事,比如李安的故事和人生选择,价值观。因为我没有加李安,所以还是值得通过其他人去看下李安的朋友圈。书的定位,轻松一点,就像刷朋友圈或看八卦,适合长一点的空隙,比如车上。
-
深度思考,翻译过来的畅销书,这类书因为写作结构和翻译水平,有个特点——一般有一半是废话。适合跳着刷下章节标题,和微信读书上热门划线的,感兴趣的再点进去读。这类思考的书有很多,主要是方法论,阅读目的是找到作者的核心观点,论据不用仔细看,感兴趣挖掘下。这类书主要知道为主,就像你知道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一样,以便:自己思考的时候多个方法可以参考;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增加共同知识象限;自己写文(装)章(B)的时候可以引用,当字典用。
-
四训,可能每个人读的目的不一样。我当作管理类的书来看,需要阅读+结合自己案例思考。这本是古书带了别人批注,所以要对照古文理解意思,毕竟之后引用时,直接写原文古文产生的气场更强。所以这本书需要精读+案例思考。适合多次少量,比如15分钟的间隙,读一段,思考一阵或一段时间。再继续下一则。我一般早上赖床的时候会看一段再起来,这样感觉这一天都有活着的意义了。
-
家具,因为最近在跟大师一起选家具搞装修升级。为了不拖后腿,要自己悄悄补一些基础知识,这本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搞的,这种研究性出版社的文风一般忒正儿八经,看序的开场白口吻就知道调性了“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这种一般一个简单事儿作者会改写成正统语言,有点像看百度百科,你是不会每个字都去看的,而是扫描关键词阅读。
以上,所以看几本书于我不是一个时间累积问题,而是目的和方式问题。感兴趣的可以看下我个人网站上一篇关于《吃书》的短文,如何选择不同类型的书来吃,搭配吃了不累还吸收得进去。
五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