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常遇烦恼
我们(疫情期间帮助妈妈的“R2D2拯救妈妈”小组)调研了60多位亲子家庭的母亲,发现在疫情期间普遍会存在以下问题:
- 【不知道玩啥】宅在家里无聊,在家玩无可玩,不知道玩什么,没有活动项目,没有新玩具玩
- 【缺有效沟通】隔代教育问题,孩子不听话,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有效沟通
- 【太缠人】没时间干活,整天黏着我,爸爸更忙;他想让我陪伴玩耍,但我在家工作太忙,工作停下来的间隙我还有其他社群活动要参与;工作时间经常被孩子打扰,太闹;打开电脑,孩子就猴在身上各种无聊烦人,孩子的口头禅已经变成我好无聊啊;精力旺盛无法消耗
- 【学习能力差】不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差;做事比较拖拉,孩子拖延症
- 【看屏幕太多】关在家里,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总看手机不学习
- 【独立能力差】自己不知道收拾自己的东西,奶奶帮收拾了记性不好又不知道放哪儿了,花很多时间在找东西上;玩具、作业本、书、衣服到处乱放,房间像个鸡窝一样,给她收拾了,不到一天又乱了
你的家庭是否正在忍受同样的问题? 请勾选,如果1-6中有至少一项符合你家庭的情况,那么建议你继续看下去。
游戏的萌生
我去表妹家里住了一周,3代人在同一个屋檐下,天伦之乐的同时也出现挺多矛盾的。孩子想要这样,奶奶想她那样,妈妈又说都不对要酱紫,爸爸说不要管她让她自己决定,爷爷又说可能那样好一点……我当时觉得我表妹好不容易,大家说的都不一样,大人都起了分歧,那作为小孩要听谁的,不听谁的,如果不听大人会不会生气?结果因为找校服这个小事情,全家人拖到凌晨才作罢去休息,第二天起来我发现大家状态都不怎么好,可能因为太累了,说话也说得少了。
第二天,我去学校接表妹,在回来路上给她讲了一个故事:你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你的银行卡里会又86400元,你当天可以随便用,但是到了凌晨如果里面还有钱没有用完,就自动清空了,第二天又会有86400元。那你会拿来做些什么?
表妹非常惊讶,怎么会这样呢?问了我好几个问题确认每天都会有86400元后,她说了一啪啦想要给自己买和家人买的东西。
听完她的shopping list,我说:那你现在就是每天都有86400元,不是说时间就是金钱吗?如果1s=1元,那一天24hx60minx60s=86400!
哇,表妹自己又计算了一遍,真的耶!好多啊。
那我们来看看你昨天是怎么用这86400的,你觉得你昨天哪些是用得好的,哪些是用得不好的呢?
表妹立刻就想到了因为找不到校服,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全家人对自己收拾衣服这件事意见不同发生了争吵也浪费了他们的86400,全家人都没有休息好。
我说,很好!你已经知道怎么去判断哪些用得不好,哪些用得好了。那你想不想把86400元用得更好呢?
她说想!我说,那我们待会儿回家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
一路上表妹非常激动,对游戏到底是什么,需要多少个人玩,游戏在哪儿……问了好多问题,我这个姐姐关子卖得特别好,让表妹一直保持激动直到回家非常高效地把作业做完了,就第一时间来找我玩游戏。
我没有告诉她,这个游戏原来就是——收拾你的鸡窝!
开始玩游戏!
身份
你的身份是设计师
任务
今天要来设计一下你的空间。你的客户有你自己,还有你的家人,他们对这个空间的使用和设计会有一些要求,根据他们的日常要求来设计一个满意的空间。
道具
一张白纸、一支粗点的笔
蓝图
你的屋子是这间吗?好,它是长方形的,那你在图纸上把它画下来吧。
你用这间屋子会做些什么呢?哦,学习、玩耍……那先在下面列一下吧
- A 学习
- B 玩耍
- C 休息
- D 看书
行,你现在看看你做这些事情,要在哪些地方,或者做这些事情要用的东西,想放在哪个地方比较方便,把他们在设计图上框出来吧。abcd都画好了,这样以后就知道什么物品应该如何归类放在哪里了。e是后来加上的,因为有两个柜子,现在上面放的是杂物,那你觉得这里放什么比较好?哦,学校相关。好的,你天天都要去上学,要不把这个地方做成快速启动区如何?放去学校要用的东西,你看看有什么,这样每天上学之前只需要拿上这些东西就可以很快出门了。
行动环节
根据蓝图把自己的空间几个区域进行归类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同样的一种物品卖得太多,好多都没有用上,如果有这种烦恼,那就触发下一个游戏环节——断舍离。
断舍离
你的房间就像是一个胃,吃得太多会太胀,吃了不拉对身体又不好,是不是?那我们来看一下日本小朋友是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 断:吃得太多要
节食
,就是说进到你空间的东西要控制。比如妈妈的东西,那是妈妈空间的食物,就不要喂给你的空间。“断”是一个verb,动词。那你觉得还有什么行动可以断?哦,不要再买铅笔了,是的呢,真的太多了。 - 舍:舍就是
减肥
!是一个什么词?对,动词。那有哪些行为可以帮助空间减肥呢? - 离:断了舍了后,就是一种离的状态,你可以理解为
新陈代谢
。
好了,现在学习了什么是断舍离,恭喜获得【断舍离锦囊包】一个,打开看看里面有啥:
- 经常需要的东西,放在好拿的地方
- 想想这个东西的使用频率,频率太低的可以放在隐蔽一些的地方收起来,或者舍掉
- 舍掉的东西,给它们说一声谢谢你
- ……(欢迎读者帮助补充)
行动环节
根据断舍离来分类不同区域的东西。在判断时候,如果犹豫不决,再看看【断舍离锦囊包】。如果遇到锦囊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自己想想应该怎么办,或者求助大人、同学、或者查一下资料,看看自己想要采纳哪种方法,把这个方法做成一个工具添加到你的锦囊包里。
交差
空间整理好了,别忘记告诉你的客户,还记得你的客户有谁吗?对,自己和家人,现在你可以给家人上课培训了!这样如果他们有东西要放在你的空间,就不会乱放了。你也可以把蓝图贴出来哦。
复盘
在游戏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是比较有意思的,或者影响最深的?可以记录下来或者和“客户”、小伙伴们分享。也可以分享你是怎么做的,帮助他们设计整理他们的空间。
扩展包
如果在游戏过程中,有些问题还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法,那可以考虑组织一次探索之旅,比如采访别人是怎么做的,或者到书店、图书馆看看这方面的书,把你的答案更新到游戏里。
FAQ
请测试这个游戏,并把遇到的问题记录在这里。
后记(如何与孩子沟通)
回头想想短暂的一周里和表妹的相处,下面几种方式值得mark:
和孩子沟通,尽量用开放式提问,避免用祈使句、命令式。
比较一下,如果你听到这两句话后的情感,“你觉得这件衣服应该归类到哪个空间呢?” vs “你要把你的衣服收拾了!”忍一忍,不要把答案直接说出来。
有些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对大人来说看一眼就知道,有时大人为了省时间,或为了给孩子一些过来人的建议,就直接把自己的答案讲出来了让孩子顺着来,其实孩子少了自己思考解题的乐趣。给平常事取个有趣的名字,换个说法后事情好像也变得更有趣了。
比较一下:“收拾房子、家务活、打扫卫生” vs “空间规划、个人空间设计、断舍离”。“你找衣服花了好多时间,真是太浪费时间了!” vs “你觉得这86400元,哪些花得好,哪些不好?”用提问的方式引导陪伴孩子找到答案。
遇到比较难的问题时候,不要把孩子晾在一边不给予;给帮助的时候又不要帮过了头。那可以把帮助藏在问题里。比较一下:“校服经常穿的,放在外面好拿。” vs “这件衣服你经常穿吗?你觉得放在哪儿会比较方便你自己快速找到呢?”把表扬、赞美、奖励,改为复盘。
有些家长喜欢用金钱刺激(做xx我就给你xx钱)、谈判诱惑(不做作业不能看电视)、同济压力(你看你同学xx怎样怎样)、表扬or批评方法来调教小孩。这几种方式可能会达到目的,让小孩做了xx事,但其实在孩子看来,做这件事本身失去了意义,而是为了得到做这件事后大人给的奖励。那可以把这些让事情本身变味的“调味料”去掉,改成大家一起来复盘总结,小孩说一说从搞定这件事后自己有什么心得想法。大人也可以分享自己学到了什么,或者从小孩的复盘里感觉到了什么。这样大人和小孩成了相互交流的同学,一起格物致知。从书本上学到的是显性知识,每个人通过一定方法都可以获得;但从生活中自己总结探索出来的是隐藏的智慧。
哦,你问我表妹后来怎样了?看到她妈妈给我发来的图片,她竟然举一反三开始用孔子、老子……作为代号,来分类书架上的书,比如老子是已经读完的旧的书、老的书,孔子是精装收藏的书籍。孩子的脑洞还真大,原来哲人的名字还可以这样用!再后来,看到表妹在帮妈妈整理衣帽间……让我很开心,这短暂的一周相处。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以及和这篇文章相关一些有趣读物推荐。
- 《断舍离》
- 《父母的语言》
- 《正面管教》
- 《不吼不叫》
-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 《奇特的一生》
- 《我在美国学游戏设计》
- 《清醒思考的艺术》
- 《明智行动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