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Future?
future 来自拉丁语 futurus,意思”going to be, yet to be”。有几个元素可当作研究未来的出发点:
- 有一条时间轴
- 一个时间刻度“现在 present”,未来在“后现在 post-present”时间轴上
- 人和世界的交叉点
我思故我在
人与世界的交叉点在哲学里主要为了分清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关系。笛卡尔、休谟等人对此有不同的认识论。
笛卡尔,我思(怀疑)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
“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因为我在思考的时候,肯定有一个执行“思考”的“思考者”,这个作为主体的“我”是不容怀疑的,这个我并非广延的肉体的“我”,而是思维者的我。所以,否认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外部世界的一个水杯,我们是否应该怀疑它真的是一个水杯?筷子插入水中,筷子并没有弯折,我们怀疑看到的现象。不怀疑具有完备性的观念,比如几何学,而脑内现象、外部现象都要怀疑。
从笛卡尔的哲学观中可以提取研究人与世界的交叉点的几个方向,也是研究未来的几个途径:
- 关系:“我”和世界的关系如何定义?
- 怀疑:有什么需要怀疑,以及怀疑背后的心理
归纳法中的未来?
星星每年出现在同一地方,连续10年做实验发现它都在这里,休谟的观念是第11年你如何确认它还在?归纳法是对过去现象的总结,你怎么确认下一次不会有变化?
随着测量精度增加,之前看上去符合的结果,之后看上去千差万别。休谟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是对内外因果性有特别大的质疑。休谟的认识:外部世界对因果性不可判断,唯一和外部世界联系的是外部世界对我们的刺激。
从归纳法和休谟的理念提取的研究未来的方法:
- 未来趋势的估计
- 如何论证对未来的估计
- 外部世界对我们的刺激是什么,在未来又将对我们形成怎样的刺激?
虚拟
虚拟被翻译成vitural,fictitious……等词语。 Vitural 指 “being something in essence or effect, though not actually or in fact”,计算机领域里的虚拟指”not physically existing but made to appear by software” 。
虚拟是一种不存在的东西,有时候在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时会引入一种虚拟的元素做媒介。比如数学里根号下不能存在负数,人们说根号的负数没有意义,于是人们创造出来虚数,又把它正负抵消,该得到实数的答案依然是实数的。
比如生活在几十光年的同一宇宙的两个人要说一句话,即使一个人坐光速飞船到另一个人的宇宙里,另一个人也已经老了。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虫洞,两人通过虫洞的媒介连接聚到了一起。这个吴军的《数学之美》里的虫洞案例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虚拟出来的媒介,用以改变人和世界的交叉点,从而把两个不同时域的人放在未来的同一时间轴上。